儘管這些年出版業不景氣,實體書店關閉的新聞時有所聞,現在說到買書除了線上書店跟獨立書店外,大概直接會想到的就是連鎖書店。
說到連鎖書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多還是誠品,不只每家誠品裝潢精美,圖書選擇也是眾多。其實全國性的連鎖書店除了誠品外,還有敦煌書局跟誠品出現前曾經遍佈全台的金石堂書局等等。
尤其是金石堂書局也曾是需許多人會拜訪購買書籍文具的地方,可惜近年來許多分店陸續收掉,少了一個可以買書的地方。
儘管這些年出版業不景氣,實體書店關閉的新聞時有所聞,現在說到買書除了線上書店跟獨立書店外,大概直接會想到的就是連鎖書店。
說到連鎖書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多還是誠品,不只每家誠品裝潢精美,圖書選擇也是眾多。其實全國性的連鎖書店除了誠品外,還有敦煌書局跟誠品出現前曾經遍佈全台的金石堂書局等等。
尤其是金石堂書局也曾是需許多人會拜訪購買書籍文具的地方,可惜近年來許多分店陸續收掉,少了一個可以買書的地方。
你(妳)多久沒有捧起書本,享受著紙本閱讀的溫度? 隨著閱讀風氣漸減,書店收攤的新聞時有所聞,加上3C興盛,越來越多人忘記了紙本閱讀的感覺。不可否認3C 閱讀的方便性讓人們對其黏著度越來越強,但很多書本閱讀的感受是3C 閱讀暫時無法取代的。
台灣書局除了較為廣泛的誠品與小眾的獨立書局外,其他書店在現今電商發達、閱讀風氣低下的環境下生存著實不易。誠品書籍眾多、涉略廣泛是優點,但相對的以新書為主體;獨立書局則以經營者喜好選書,範疇、涉略較為小,除非剛好經營者的喜好跟讀者相同,要不選擇也較少。
因此小弟還是喜歡到圖書館去找尋喜好的書籍,也喜歡紙本書籍所帶來閱讀的溫度。
位於台中南區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有人稱之為幽浮圖書館,其獨特的流線外型彷彿一大艘幽浮一般降落在南區上。曾被國際圖書館協會列為「此生必去的1001座圖書館」之一,也是台灣的三所國立圖書館之一。
在國內外旅遊的日子裡,總會碰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不論是否是名家創作皆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亦是旅行中的一種樂趣。
近日來到南投縣的中興新村,這個佔地碩大的眷村前身是台灣省政府所在地,就今日眼光來看,仍是個很美麗的眷村。說到眷村,想必有不少令人垂涎三尺的眷村美食,如老胡麵館、王品桂花酸梅湯等。
在這中興新村美食聚集地一旁的獨特建築,倒是吸引了小弟的目光 - 前身為台灣新生報辦事處的小興苑。
外型以相機底片與觀景窗為設計理念的小興苑是有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之稱的「修澤蘭」女士設計,修澤蘭女士所設計之建築遍佈台灣,以陽明山中山樓最為知名。
漫畫是大眾休閒的選擇之一,一直以來台灣的漫畫市場還是以日本漫畫為大宗,或許是台灣相關產業市場相對小的緣故,就算偶有令人驚豔的台灣漫畫創作也常常如曇花一現,後繼無力的情況居多。但拜現今網路平台與行動裝置的普及。很多漫畫平台提供對漫畫有興趣的朋友一展長才,不需要是長篇連載的巨型漫畫,簡單有趣的四格漫畫或短篇連載對需要紓壓的現代人而言,花少少的時間,隨時隨地的看一下漫畫舒壓,也是不錯的方式。對創作者而言,有了受眾與回饋的機制,也才能長久的創作下去,當然如果能更進一步商品化,對創作者而言更是持續創作的動力。
貓貓蟲咖波,是台灣漫畫家亞拉所創作身體像毛毛蟲,頭像貓的藍色可愛怪物。第一次看到貓貓蟲咖波是在webtoon 上的連載,咖波與牠的主人拉拉與他的伙伴們的有趣日常。天馬行空卻有趣的故事與可愛的角色、畫風看起來舒壓又不費時。
這麼有趣的作品也衍生出許多商品,更進一步出現了實體化商店。位於台中模範街一帶的,有一幢日式木建建築,在這一片舊社區中反而更為顯眼。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傳說中的咖波屋。
建於1912年日治時代的帝國製糖株式會社台中營業所(以下簡稱帝國糖廠),充滿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物與「帝國」製糖廠這種聽起來很威的名字,雖然經過多年的荒廢與整治,總算在2019 公開與大眾見面。
日治時期的帝國糖廠,每日可壓榨1500公噸的甘蔗來製造高經濟作物–糖,後中華民國接收後曾為台中總廠,北到新竹、東到南投、南到彰化溪湖等台糖工廠都屬於其管轄。而後因原料不繼、降級到停產、關廠後沉寂了好些年,廠區土地雖有多次機會轉型開發最終都無疾而終。
你(妳)印象中的藥局是什麼樣子的? 老舊的建築與充滿藥水味的空氣亦或是像大賣場,不只是藥品,各類婦幼用品琳瑯滿目的的陳列著。不論是哪一種類的藥局都提供人們用藥方面的諮詢與需求,也算是另類的社區裡的好鄰居。
如果今天藥局變得像網美一樣的美麗,勢必更引起大眾的注意。位於台中精華七期的國家歌劇院周邊,就有一間網美們的打卡藥局 – 分子藥局。
位於歌劇院正門斜對面的分子藥局,在豪宅與百貨林立的七期重劃區中顯得相對平凡。
在高鐵建成之前,台鐵一直是長程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也因為歷史悠久,養成了不少鐵道迷。台鐵在台灣西部竹南到彰化這一段又分成了山線、海線兩支線,山線沿苗栗、台中到彰化,海線則是沿海邊後龍、沙鹿一直到彰化,不論是哪條鐵路線,都承載了不少人的回憶。
位於苗栗三義一帶,有著曾經營運過的舊山線,因為營運路線更換(新山線)而荒廢過一陣子,狹義來說通常指得是三義到豐原間這一段路線。這段廢棄的路線上有這著名的勝興車站、泰安車站與龍騰斷橋等現今知名景點。
車子開進以木雕聞名的三義鬧區,沿著路標朝勝興車站而去,原以為會開上一段山路,但不一會兒即看到勝興車站的標示,把車停到稍遠外圍的停車格後,走了一段路到達勝興車站。
時序進入春暖花開的三月,原本北半球國家的棒球運動們都在熱熱鬧鬧的熱身賽開打中,但因為新冠肺炎而紛紛延後到四月開打(暫定),也讓熱愛棒球的球迷們短期內少了棒球相關新聞可以每日 follow。就連原本預定四月在台中與桃園舉辦的棒球奧運六搶一資格賽也展延到六月舉辦,但棒球迷對球季開打依舊是殷殷期盼的啊。
棒球在台灣一直是國球級的存在,每逢國際重要賽事總能引起大家廢寢忘食的為中華隊加油,不少國際級的比賽也常在台灣舉辦,雖然因為台灣主要球場都有中職球隊認養維護,但有些球場也有歷史年紀了,往往不能與美日等球場比較,更何況球迷殷殷期盼多年的可遮風避雨打棒球的巨蛋型球場,這麼多年過去了也還沒個影。
獨立書店在台灣不算多,但也偶爾在新聞上看到一些有特色的獨立書店。在台灣閱讀風氣減少,不少書店與出版社經營困難的今日,獨立書店的經營與生存更需要許多的鼓勵與用心。
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幾個小時候常常拜訪的場所,可能是某間書店,也或是某間電影院,隨著時間流逝,長大後這些場所大多已經從現實中消失了,留下的只是相片上或記憶中的回憶。
隨著年代、科技的演變,現代小朋友的童年幾乎都離不開3C,有時候在外面吃飯,看到小朋友們都得靠3C才能靜靜的用餐,著實有點感嘆。況且人口高度集中在銅牆水泥的城市裡,小朋友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自然少了許多,也少了許多向大自然學習的機會。
一直以來不喜歡人擠人的個性,所以很多熱門活動或是景點往往是靜待一陣子熱潮、人潮稍退後,再擇空拜訪,當然有時候也會碰到熱潮退到景點就消失的情況(台灣的蛋塔效應,多年來依舊),雖說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但人生有限,錯過就錯過唄。
這次世界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在台中舉辦,上屆在台北沒去看(因為怕人潮阿),這次算地利之便,想著人潮少些再去,因這次展區分三個且距離還挺遠(包山包海,台中山線到海線也很遠的),且看到票價(定價350,台中市民免費,真是好棒棒,但我不是..)也真令人躊躇不定。
好在這次位於山線豐原葫蘆墩園區是免費滴,況且離車站不遠(550公尺),且逛完後還可以順道遊廟東夜市,真是一舉兩得,就決定是你了皮卡丘。
被選為世界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的東京TSUTAYA 蔦屋書店,一直沒機會到東京朝聖,只能藉著許多旅人留下的紀錄一窺其美麗的倩影。在日本有許多分店的TSUTAYA 蔦屋書店,也把分店帶進台灣,除了台北外,近期開幕的TSUTAYA 蔦屋台中(市政)店也吸引了不少人朝聖。
位於台中七期的TSUTAYA 蔦屋台中店,位於台灣之光吳寶春麥方店的樓上二、三樓共300多坪的佔地。結合了Wired Tokyo 與 Doug’s Burger 形成一個複合式的空間。因為位於二樓,一到入口處就有長長的木製樓梯迎客,高質感的設計也吸引不少人的拍攝。
雖然小弟並非眷村出生子弟,但不知怎的,對眷村總有一份喜歡,或許是喜歡聽相聲,而相聲橋段中有不少敘述早期眷村生活或趣事而心生嚮往,也曾陸續拜訪過自助新村、藍晒圖文創(司法新村)、光復新村、審計新村等眷村,雖目前大部分早期眷村已式微,不是已拆除,就是人去樓空、破舊不已。只有少數獲得地方政府青睞而轉型存在著。
位於台中北屯區有一處台中眷村文物館,不像光復新村等有大面積的眷村建築群,現只有保存兩、三棟建築整理後保存,其中部份為餐廳型式經營。如果您是嚮往體驗眷村那種路大、紅磚瓦房子體驗的朋友,或許多少會有些失望。
台灣有為數不少收藏家,每年從蘇富比、佳士得等著名拍賣場所購入珍藏品收藏。但與其孤芳自賞,不如大家一同欣賞,目前台灣最知名的私人收藏博物館當屬台南的奇美博物館。許文龍先生把一生的收藏放入宛如白宮的博物館裡供大家共賞,也造就了南台灣的新景點。
今天的主題回到中部,新天地集團是中部發跡於海線梧棲的知名飲食集團,前兩年整修位於東區旱溪旁的東區店,改建成擁有私人博物館的新型餐廳。位於入口一樓的新天地西洋博物館,猶記得剛開幕免費開放時,排隊的人龍綿延也數百公尺。目前採用售票方式,票價台幣120,餐廳用餐可用優惠票入場。
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就是台灣人瘋櫻花的季節。雖然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但台灣人對櫻花的愛好不亞於於日本人,但沒錢飛日本欣賞以名城為背景的日本花況,姑且就台灣景點走走。
特意挑了個平常日出遊,可避開假日的人潮。最近電視狂主打(每年一月底兜會看到)的九族櫻花祭,加上新的水晶纜車剛好就一起了啊!
少了陸客的日月潭的確清靜不少,一路走來沒有太多車流,只是前幾日的降雨,環湖公路有幾段落石補強耽誤了些時間。
來到日月潭纜車搭車處,停好車後走到館前看著眼前的一片潭水,紅色的鳥居帶了點日本風給日月潭,之後即去排隊搭乘纜車。不算短的纜車距離,可以從車上觀賞日月潭湖景煞是美麗,日月潭不論來幾次都是挺美的。
水源對於動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因此許多生物會逐水源而居。流貫城市中的河川,早期為先民飲用、盥洗衣物等的親水場所。隨著城市演變發展,有許多河川反而變成臭氣沖天的垃圾集中地,最知名當屬以前的高雄愛河。
隨著近年環保意識崛起跟他山之石(如韓國清溪川)的影響,台灣許多城市的河川整治亦受到重視,從高雄愛河由原本的臭河變成城市另一道風景。位於中部的台中,多條流貫市區的小河川也漸漸受到重視而逐漸變身。
市區裡幾條人們很容易親近的小河川如綠川、柳川、旱溪等,雖然還不至於像早期的愛河成為臭氣沖天的臭河。但如此接近城市卻只有排水功能實屬可惜。有時走在這些河川兩旁,聽著潺潺流水聲,靜靜的放空很是愜意,但可惜的是,高及腰部的欄杆,雖然隔絕了危險的發生卻也隔絕了人們親近的可能。
這兩年,執政團隊漸漸的發現重視了河川整治與城市親水空間規劃的可能性。如前年開放的柳川水岸成了近年台中城市的新一個觀光景點。除了柳川,目前整治中的站前綠川,期待重現台中火車站前小京都的時光,值得期待!
曾有格友問到小弟介紹台中景點時怎沒有國家歌劇院,因此小弟就來這裡報到。故意不在之前盛大落成開幕時來訪,因為從不喜人擠人的感覺。
座落在台中精華區七期的國家歌劇院,由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所設計,利用高難度的曲面建築工法呈現人類原始的樹屋、洞凍概念。共有58個曲牆與29個洞窟,還有許多特別的設計巧思,也因此讓台中國家歌劇院足以成為一個地標建築。
隨著高架化台中新站啟用,建於日治時期1917年充滿後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台中舊車站也隨之功成身退。因擁有綠川、柳川等川流市區,日治時期,仿日本京都規畫而環繞著台中車站發展,因此早期的台中市區有小京都之美名,擁有著許多充滿歷史故事的建築。曾經,這些老建築隨著歲月流逝而荒廢,如今在許多有心人士的努力與文創的新生命賦予後,變成了台中新興的景點。搭配著許多後期現代的新創意,讓台中成為一個適合文青漫遊的城市。
不需要考量太多交通問題,一台iBike 加上雙腳就可以串連主要的文青景點,環保、運動兼備。起點台中舊火車站,也是現存第二代「台中驛」建於1917年,有別於1905年第一代純木造台中車站,紅磚造主體搭配洋木式構造屋頂,呈現後期文藝復興風格,為國定古蹟,值得花上一段時間品味這老車站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