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多次造訪東京,遊歷過許多知名景點、新景點並排除沒興趣的景點後,或許回頭最想體會的就是在地居民的生活。離開人潮洶湧的熱門景點,憑藉著蜘蛛網般建構的地鐵系統,讓我們很容易的就踏入尋常百姓的日常。
當我們多次造訪東京,遊歷過許多知名景點、新景點並排除沒興趣的景點後,或許回頭最想體會的就是在地居民的生活。離開人潮洶湧的熱門景點,憑藉著蜘蛛網般建構的地鐵系統,讓我們很容易的就踏入尋常百姓的日常。
招財貓,算是日本很標誌性的存在,不論是衍生商品,甚至地標都能見到。東京以招財貓聞名的寺廟有三間分別是淺草的今戶神社、新宿的自性願與今日主角世田谷的豪德寺。
搭乘路面電車世田谷線在宮之坂站下車,車站旁展示著退役的江之島電車,早期木質地板的溫暖,讓電車更顯特色。循著指標,走路約莫5分鐘來到豪德寺前參道。
江戶時代,世田谷屬於彥根籓在江戶領地,彥根籓即德川譜代家老井伊氏所領之彥根城所在,位於琵琶湖東南方,所以來到豪德寺看到彥根城的廣告實屬正常。
豪德寺招財貓緣起於當時彥根籓主井伊直孝經過豪德寺一帶時,被當時寺廟的貓所吸引進入寺廟而避過一場雷雨避免淋成落湯雞,因此這招來幸福的貓變成了守護象徵。
早期的鐵道或電車發展都以地面為主,隨著都市發展的擴張,許多城市的鐵道或電車逐漸轉入地下化或高架模式發展,空出來的地面空間可以有其他作用。身為日本首都的東京,鐵道與電車在地面下構築了堪稱綿密蜘蛛網的路線圖。而僅存的兩條地上電車路線,荒川線與世田谷線則成為懷舊的存在。
此次拜訪的地上電車線為世田谷線,主打的是有招財貓起源地豪德寺,但是路線上也有不少點視個人喜好而下車的景點。
從東急田園都市線的三軒茶屋站下車,然後在走到東急世田谷線(標示沒有很好,所以找了一下)搭乘。開始行程前可以前往站前的Carrot Tower,上面有免費展望台,可以眺望世田谷一帶,天氣視野好時可看到富士山,頗為推薦。
新冠疫情結束後的通膨,在出國旅行途中更有感,連曾陷入通縮失落30年的日本也感受到通膨的巨大影響。以日本超商的鮮奶舉例,印象中疫情前拜訪,總習慣早餐買罐一百日圓鮮奶配著喝,甚至一天可喝個兩、三瓶只因價格比台灣鮮奶低廉需多。此番訪日原本一百日圓的鮮奶加上稅後超過180日圓,漲幅驚人。
當然通膨影響到的還有餐廳與飯店產業,一般CP質高的連鎖餐廳也漲了不少,大多近千日圓/套餐,更遑論飯店產業了。
疫情前訪日,NT$3000/晚的預算就可以入住很多三、四星評價不錯的飯店,現在同等級還不錯的飯店,預算幾乎都要拉到NT$4000以上甚至近NT$5000,對荷包的傷害著實不小。
發大財,想必是許多人的夢想,因此風水,求神問卜也是許多人的一種依靠,這種求發財的精神,來到日本也不少見。
日本有很多以”洗錢”聞名的神社,這種可以合法”洗錢”又不會被警察伯伯抓走的機會,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啊,不論最終靈驗與否,也是種旅途中的樂趣!
來鎌倉會想拜訪洗錢辨財天 宇賀福神社(下簡稱宇賀福神社),其實是在Youtube 上看到的,說距離鶴岡八幡宮約莫20分鐘路程,想說過往沒拜訪過這類洗錢神社,就排入了行程裡。
說到日本,很難不會聯想到日本武士等,其延伸出來的武士道精神迄今仍是很多日本人所追求的。而日本武士最早的起源是服務日本天皇的武裝集團,這些武裝團體並不屬於任何勢力,彼此間競爭並獲取天皇的信任,爾後進一步進入到朝廷,掌握了實權,形成了武家政權,如平氏(平清盛)政權。
當然有當權者就會有反對者,與平氏相對的就是源氏。雖然兩家都是所謂天皇後裔,但爭鬥多年,互有勝負,平清盛過世後,原本手下敗之源氏後裔重新聚集起義,並由源朝賴領銜在壇之浦打敗平氏後取得政權,在尋求天皇賜與正式官位後在今鎌倉一帶建立第一個幕府政權並就任初代征夷大將軍。
鶴岡八幡宮,就是由當時的幕府將軍- 源朝賴所遷移並擴建之神社,也是鎌倉知名景點。搭乘江之島電車於最終站鎌倉下車後,往鶴岡八幡宮方向前進,首先會來到美食聖地 – 小町通。
位於東京南方神奈川縣的湘南海岸(位於茅崎市與鐮倉市之間),是不少東京市民與旅人喜歡拜訪的旅遊景點,其中從江之島到鐮倉一帶由江之島電車串連的各站都有不同的風景與人文,頗受青睞。
其中江之島電車終站的鐮倉是日本第一個幕府政權 - 鐮倉幕府所在地,由源平合戰的勝利者 – 初代征夷大將軍源朝賴建立的政權。對日本源平征戰或鐮倉幕府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來到鐮倉可以探索許多的歷史相關遺跡。
淺草寺周邊,光是可以用餐的餐廳多不勝數,反而選擇餐廳才是障礙。我們選擇的習慣是邊走邊看,加上日本是食物模型大國,光看維妙維肖的模型就夠吸引人了,但餐廳的價格落差頗大。有千元日幣內的平價美食(通縮多年的日本近幾年也真的經歷了一波通膨,千元內都算平價了),也有一道數千的菜餚。除了偶爾的高檔美食外,就小資族而言,還是習慣千元內的平價美食。
しんぱち食堂在拜訪期間多次經過,看著門外秀色可餐的定食模型就下定決心某餐一定要在這裡用餐,結果某天早上經過時看店內沒啥客人,可能是剛營運,就決定進去吃早餐了。
以一個過客旅人的角度,我無法絕對的評判一個城市的好與壞,畢竟我匆匆的來亦匆匆地走,留給她的時間太短,短到只是時間長河裡的一瞬。
從淺草到橫濱是有直達車的,惟自助行規劃講究的是一個隨興,就算有做功課也未盡全功,留了一些餘裕與當地人接觸,簡單的說就是問路。
江戶幕府時期,因橫濱離江戶(現東京)甚近,一直屬於直轄領地或旗本管轄,幕末時期美國培里將軍率領時稱黑船來到了日本並在強力武力威脅下迫使幕府與美國簽訂美日修好通商條約,橫濱港因此開港與外國通商。
來到橫濱車站,人潮不若東京般洶湧,但畢竟也是大站,人流還是不少,初訪以港未來線(Minatomirai line)作為選擇,短短的六站卻是橫濱景點聚集處,直奔最後一站元町.中華街站。
雖然有多年自助旅行的經驗,但此番三訪東京前的焦慮感大概是最深刻的。當然不是因為如蜘蛛網錯綜複雜的東京地鐵,也不是三訪到無處可去的困擾。主要是暑假出訪可能的颱風(好在沒碰到)、焦慮的日本梅雨季(到訪期間大多熱到要融化)、新聞講得沸沸揚揚的疫情(臭蟲、A型鏈球菌,好在平安健康歸來)、暑假日本海關爆棚(下機後狂奔,15分鐘快速通關,沒碰到新聞所述等上兩三個小時而錯過入市區電車),一切一切的擔憂都沒有發生,但也讓出行前的焦慮煙消雲散。
此次三訪東京以前兩次未訪的東京近郊為主,市區為輔,選擇住宿在淺草寺附近的飯店,也讓此趟旅程能更深入淺草寺。
身為東京熱門景點,淺草寺也是三訪,有別於前兩次觀光客性質沾一下就走,此次因為每日搭乘地鐵早晚都得穿越淺草寺,也看見了許多之前拜訪未見的風景。
東京北郊大多屬於居民區,少了市區的人潮壅擠,多了份輕鬆悠閒,還有東京僅有的兩條路面電車。曾出現在日本文學大師村上春樹作品裡的都電荒川線(別名東京櫻花路面電車),從早稻田站到三之輪橋站橫貫不少民居,就如作品裡所言,許多沿途居民打開窗戶就能看到列車經過。
即將結束的長年熱門節目食尚玩家也曾經花了不少集數特別介紹荒川線線上某些停靠站的一些好吃美食或是特別的店家,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有景點介紹,因為沿途許多景點對在地人來說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譬如某公園、某條商店街等。所以對某些時間少、行程緊湊的朋友來說,荒川線沿途就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們買了荒川線一日券(400日圓),研究了些沿途景點,決定朝早稻田大學方向走走。荒川線電車有許多不同的外裝車種,但同樣的是車身狹窄,且搭乘人潮眾多,一路上是人擠人,但在車站等車時有種特別的復古感。
上野除了是東京交通樞紐之一,藝文薈萃之處,也是許多美食、伴手禮採購的好地方(如果是宅宅的話,秋葉原可能比較好買)。在離上野公園不遠的阿美橫丁是許多拜訪東京的朋友喜歡晃晃的地方。
阿美橫丁是介於JR上野站與御徒町站之間的一條商店街,就延著山手線高架鐵路展開,有時候會聽到火車經過時所發出的各種聲音。阿美橫丁也匯聚了不少美食、藥妝等,許多人會來這裡拜訪二木の果子採購便宜的零食、餅乾等。這一帶的藥妝店或許沒有很大間,但也可以找到不少平價藥妝,重點是國外遊客都可以免消費稅喔(需購買滿5400日圓,並刷護照,所以記得要隨身帶護照)。
對日本歷史有點興趣的朋友,看到『東照宮』三個字就知道主要是祭祀江戶德川幕府創始者德川家康的神社(總本社日光東照宮)。自古以來,歷史皆是由勝利者所撰寫,許多歷史上的真相也只能由後世歷史學家從各種資料裡挖掘看能夠還原出多少。
舊稱江戶的東京,也是德川(末代)幕府的大本營,因此在東京可以見到許多與德川家相關的歷史景點。位於上野公園內的上野東照宮,如果沒有很注意的話,很容易錯過。
上野一帶算是成田機場進入東京市區必經之地,我們從成田搭乘Skyliner 進入市區後在上野車站轉車到落腳處。這裡也是文青們拜訪東京時可以留連很久的地方,因為許多博物館、美術館聚集在此,而其中吸引人的就是上野恩賜公園。
佔地53萬平方公尺的上野恩賜公園,是日本第一個公園,而名稱中的恩賜來自於這塊53萬平方公尺的公園地原屬於日本皇室,1924年當時天皇把這塊地交由日本政府管轄而得名。
上野恩賜公園也是賞櫻名所,櫻花季節時公園人聲鼎沸,熱鬧不已。夏季來訪的我們也不怕沒地方去,被定位為「文化之森」的上野恩賜公園,亦是許多藝文活動的舉辦地。
拉麵之於日本,就如滷(魯)肉飯之於台灣,是很普遍的平民美食。但日本在於拉麵這塊,又能因應不同地區、環境衍生出更多不同湯頭、口味的特色拉麵。
近年來陸續引進台灣的許多日本拉麵,往往引起愛好者的大排長龍,也因為日本拉麵品牌眾多,除非是拉麵通,要不也真的很難去分別,但無論如何,好吃最重要。
回想N年前初訪東京,第一次到隨機路邊店家嘗試了第一碗道地的醬油拉麵。吃完第一個感想是,這湯頭也太鹹了,話說日本人不是很重視養生的民族嗎?這湯頭怎能這麼鹹。此後,小弟就只敢吃豚骨或味增拉麵,醬油拉麵還真沒勇氣嘗試第二遍。
賞完夕陽西下的台場海濱,星夜降臨,沿著海濱公園小徑繞到後面的AQUA CITY。這是一個綜合型商場,也是看彩虹大橋方面市區夜景的好地方。
台場(御台場,Odiba),日本知名景點,會對台場有印象大概是從日劇裡的場景而來。填海造陸而來的台場,最早是江戶幕府時期,為抵禦外國入侵,建立了許多西式砲台即稱為台場。
現在的台場則是商場林立、娛樂設施齊全的觀光景點,可能一天都逛不完。從東京市區搭電車到豐洲或新橋車站轉百合海鷗線(另JR臨海線也有到達)。原本想說地鐵三日券可通用,可抱歉的是百合海鷗線得另外購票搭乘(有一日券可選)。
從我們居住的兩國到晴空塔的押上中間需在淺草站轉地鐵,雖然我們都曾經拜訪過淺草寺,但多次過人家門而不訪也說不過去,所以就決定出月台(使用東京三天地鐵券)走走。
剛好也是中午用膳時間,出車站後是一小巷弄,有幾家餐廳就在眼前。通常旅行中的用餐選擇很是隨意,用餐時間到,剛好走到哪,就近找幾個餐廳比較一下價格、提供餐點內容後再決定。不刻意追求名店,也很少吃大餐。
陪著我們入睡幾夜的晴空塔,從飯店看出去白天與晚上的風情不同,尤其每晚因點燈顏色不同而有所變化。看了幾晚總得來拜訪一下,搭乘地鐵來到押上站,地鐵出口就是晴空塔地下室。搭電梯來到一樓,特地跑到建築外拍晴空塔。
因應現代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建築,原本用來傳播電波的東京鐵塔也因為這些高樓大廈導致電波傳導出現干擾障礙,因此需要一建築高於600公尺來取代東京鐵塔當作電波訊號的發射站,晴空塔因此而生。
標高634公尺的晴空塔為世界第二高建築(僅次於哈里發塔,標高828公尺),但仍為最高的塔式建築。幾年前初訪東京時,晴空塔還在建築中,這次來訪剛好可以一窺它的高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