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吃鍋大概不是什麼新聞,從曾經的百元小火鍋(那舊日已遠)到今高檔的和牛鍋物都各有支持者,不論是寒冷冬日來上一鍋暖身子亦或是炎炎夏日邊吹著爆冷冷氣邊啖火鍋都是台灣日常。
這次來到秋紅谷旁的這一鍋用餐,光是建築物就顯得很壯闊大氣,餐廳主打中國風裝潢,菜單、餐具跟擺盤都看得出精心設計。
台灣人愛吃鍋大概不是什麼新聞,從曾經的百元小火鍋(那舊日已遠)到今高檔的和牛鍋物都各有支持者,不論是寒冷冬日來上一鍋暖身子亦或是炎炎夏日邊吹著爆冷冷氣邊啖火鍋都是台灣日常。
這次來到秋紅谷旁的這一鍋用餐,光是建築物就顯得很壯闊大氣,餐廳主打中國風裝潢,菜單、餐具跟擺盤都看得出精心設計。
這是台灣的第一個眷村,此刻卻顯得極度寧靜。周末午後的到訪,斜陽照得我踩著自己的影子在這片佔地廣大的村子裡漫遊。
忽然看見一隻小貓在老宅平房牆上攀爬,不禁好奇趨近探視,牆上保家衛國的精神標語在這裡並不少見。而那吸引我的小貓原來是這房子的裝置藝術。
房內傳出悅耳的音樂,那是老歌 – 思想起,屋主緩緩地打開屋前的門扉,我們相視一笑。
「我可以入內參觀嗎?」我小心翼翼的問著。
爸爸給我買的是來回雙程票,但我竟將埋骨台灣。
-齊邦媛,《巨流河》,2009
在這句話之前,我駐足沉思了許久,方寸之間感觸良多。
從捷運站租賃了一台Ubike,晃過了海軍營區門口,朝著一旁的建業新村前行,這個素有將軍村之名的眷村,著實讓我頗有期待。
台灣經歷過荷治、明鄭、清領與日治等不同政治實權治理的年代,這些歷史也在台灣留下了很多建物或足跡,而能被妥善保存至今日的更屬珍貴。
隱身在臺中潭子巷道之中的古蹟摘星山莊又稱潭子林宅,占地約莫兩千餘坪,為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和戴潮春事件的清代二品將軍-林其中所創建之退休養老宅邸,始建於元1871年,耗時九年才完工,是一座兩進多護龍的四合院傳統建築。尤其在浮雕、交趾陶、裝飾彩繪等,有著相當精緻的表現,百多年來享有「無處不書、無處不雕、無處不畫」的美譽,並被稱為「臺灣十大民宅之首」。
常有鄉民戲稱新竹為美食沙漠,但畢竟美味這種太主觀的意識,加上每個人喜好不同,要一概而論似乎有點偏頗。
這次火車小旅行又來到久違的新竹,雖說網路上蒐羅了一下景點,但以11號公車(雙腿)來說,能去的地方頗有侷限,畢竟城隍廟附近也拜訪過數次,就以網路上近年熱門的東門市場為目的前進。
一路在巷弄中走走吃吃,但相比之下,新竹的物價頗為驚人,但偶爾來就別太比較了,途中經過國定古蹟竹塹城迎曦門,從巷弄中看去頗為驚喜,這一帶有一關東煮甚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