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台灣經歷過很多的政權更迭,而這些政權皆留下不少痕跡,如荷蘭的熱蘭遮城、明鄭時期的鄭成功故事、清領時期的古城牆、日本殖民時期的大量房舍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史前時代的人們在台灣也留下了很多痕跡讓今日的我們探索與研究。

說到台中海線清水,大部分人想到的除了清水米糕外,就是高美濕地。但位在清水鬧區的鰲峰山上卻隱藏著四千多年前的史前時代遺址 - 牛罵頭遺址,為臺灣中部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遺址出土的陶器以紅、褐色繩紋陶為主,遺址地底下亦蘊藏不少的文化層堆積。

「牛罵頭」為臺中清水區的舊稱,源自於平埔族拍瀑拉族(Papora)的聚落牛罵社(Gomach)音譯而來。拍瀑拉族人原在此漁獵游耕生活,一直到十七世紀以後,陸續受到荷蘭人統治、明清時期的漢人移入開墾,改變了族人的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後續的日治時期,因環境優美,而興建「清水神社」,為當時牛罵頭政教合一的日本精神代表。臺灣光復之後,原本的日本神社被拆除並由陸軍砲兵部隊進駐,因後來營區裁併後才改為今日的牛罵頭文化遺址。在這牛罵頭遺址中除了保存了牛頭罵文化外還發現了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等文化層的遺跡,實屬可貴。

Jos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望著眼前的一片湛藍,不禁感嘆,當我們眼光總是投向國外的綺麗風景時,卻忘卻了台灣也有毫不遜色的美麗。
基隆,有雨都之稱的城市,但對旅人來說,雨天絕對不是出遊的好天氣。以一個過客旅人的角度,我無法絕對的評判一個城市的好與壞,畢竟我匆匆的來亦匆匆地走,留給她的時間太短,短到只是時間長河裡的一瞬。
台鐵區間車緩慢地駛入車站,下車後,隨著路人的指引搭上前往和平島的公車,望著窗外的風景,空氣中瀰漫著海水的淡淡鹹味。
就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情味,公車上的婆婆媽媽們知道我們要前去和平島,一路上就提點著我們下車的站牌,就算在我們之前的車站下車前還不忘叮嚀囑咐,心頭著實滿懷感激。
公車一路滑過了近年熱門景點正濱漁港彩色街屋與阿根納造船廠遺構等進入了和平島。和平島的歷史要回到明鄭時期,西班牙人與荷蘭人先後來到和平島,鄭成功擊退佔據台南的荷蘭人後,搭乘船艦來到和平島驅逐殘餘荷蘭人敗部,那是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史的一部分。
Jos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

2024-4-8早上的幾次劇烈地搖,引發了自921車籠埔斷層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讓日常對小地震習以為常的人們又再一次想起那年921大地震所帶來的創痛。
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生活其上的人們不得不與地震共處,自921 地震之後,儘管法規修訂以期未來能減少類似或更大規模的地震所帶來的損害,但畢竟災害無情,誰也無法預測下次地震會帶來怎樣的威力。
來到台中霧峰的光復新村(
延伸閱讀),這個以歐洲花園城市規畫的老眷村,雖早已人去樓空多時,但因地方政府的創星計畫以住代護而慢慢地引進了不少人潮,儼然一個新興的觀光景點。
但在懷舊眷村旁的舊光復國中一隅,隆起的地表與坍塌的教室,紀錄的是921大地震那夜所帶來的震損回憶。
原本應是正值青春洋溢孩子們運動的操場下隱埋的卻是長長的車籠埔斷層之一部分,那一夜劇烈的震動拉扯,留下的是驚人達數人之高的隆起。
Jos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東京三訪也來到尾聲,既然來到三訪,有些景點重複勢必無法避免,儘管東京每年新景點重出不窮,但扣除個人與家人喜好跟預算評估,其實很多並不會排入行程裡。
當然我也挺佩服很多製作出精美旅行行程表的朋友,連時間控管都精密填入,畢竟多年來行程都是由自己安排,所以除了排入自己想去的點外,其他都是很自由的隨意行程。

東京三訪最後來到的是舊江戶城的一部分 - 皇居東御苑,對於日本城控如小弟我來說,這不是第一次造訪舊江戶城。自1457年太田道灌興築江戶城到德川家康改封到江戶並大規模擴建,經歷多次修改才在1638年建成擁有五重五階高約現今20層大樓的江戶城天守閣。
回想2011年首訪東京時,當時還不是日本城控的我就在朋友行程安排下首次造訪現做為日本天皇居住與辦公的皇居,那時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一切都覺得有趣、新鮮,但也是走馬看花,沒有太多心得與感想。
Jos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習慣在周五下班用完晚膳後,悠悠地晃進書店裡,沒有周末的人潮,就愛尋找這種空檔拜訪書店,可以愜意的翻翻圖書、雜誌,看看有那些新書上架。除了常拜訪的誠品、敦煌外,近期開幕的蔦屋老佛爺店讓我又多了個閱讀選擇。

來自日本的蔦屋一直有一定的美感水準,老佛爺店雖設限於建築規劃或許書籍的選擇並不多,但獨特的付費 Share Lounge 與展演空間算是很大的特色。

Jos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