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英、日殖民時代的香港,比起其他華人城市,更多了分外國氛圍,在這片土地上,古、今、中、外的建築比鄰而立的景觀也是理所當然。
自唐朝起,香港的瀝源(今沙田)以及大奚山(今大嶼山)沙螺灣的土壤適合牙香樹生長,種香及產香也逐漸發展起來,一直到清朝康熙元年遷海之時為止。據考證,明朝時由東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的香樹製品會經陸路運至尖沙頭(今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灣(今香港仔),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然後送往蘇杭銷售。「香港」這個名稱的由來,其中一個傳說就是因為香木的盛產和出口,因此而得到「香港」(運送香料的港口)一名。(以上引用自維基百科-香港)
今天我們對香港的認識大部分是來自於香港旅遊發展局在電視上強打的廣告,另一方面也因為香港離台灣不遠,所以常常也是許多人周休二日的首選。
今天的行程就是利用Big Bus 行程來趟香港島之旅。
一早漫步到碼頭搭乘有百年歷史的天星小輪,這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往來於香港島與九龍之間的渡海小輪,也是瀏覽維多利亞港的最佳交通工具之一,當然搭乘費用也不至於太貴。
這是個有霧的一天,所以從往外看去都有種朦朧的感覺,看到了麗星郵輪、也看到了遠方的香港島現代化建築。
下船後還得走一段路下樓,沿途還有許多小攤販,也有一早販售水果蔬菜的攤位等等,然後就可以見到停在路邊的 Big Bus...
這 Big Bus 服務在全球目前共有12個城市提供這種城市巴士遊的服務,而香港就是其中之一(Big Bus 香港官網),提供一個方便、便捷的城市觀光經驗,因為可以隨時在各景點上下車(Big Bus 有站牌的景點),車上並提供多國語言服務,所以除了在視覺上的欣賞、也能藉由聲音介紹了解所觀光的城市,只是因為Big Bus 的車次固定一段時間出發,所以有時候很難算準下一班來的時間.....
![]()
![]()
香港身為亞洲重要的的金融中心,大部分的金融相關機構也都在香港島上,所以沿途可以見到高聳如天的現代化大廈。
當然移民時期的建築也被完美的融合在都市中的建築裡,反而沒有突兀的感覺,由此可見香港在城市規劃與歷史保留間平衡的用心。
Big Bus 在香港共有四條路線分別為香港島(紅線)、九龍(藍線)、赤柱(綠線)跟夜遊(維多利亞港),每條線都由其特色,而我們選擇了香港島是為了體驗現代化的香港。
車子來到了以烏龜造型著稱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同時也是金紫荊廣場所在地,是當時香港回歸中國時回歸典禮的舉行地點,所以對香港來所有其特殊意義。
當然除了環著維多利亞港沿岸而建的金融大廈外,也會見到當地居民所居住的地方,就跟很多華人城市一樣,大多是商住一體的建築,下面幾層樓是商業經營用,以上則為民宅。
香港島跟台北一樣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所以很多民宅可能就像電影裡常見房子一樣的坪數不大,所以搭著 Big Bus 經過民宅區的時候,常常會見到掛在窗外的衣服隨風飄逸的景觀.....
香港也是個大眾交通工具方便的地方,有地鐵、電車、公車大街小巷來回穿梭,所以在香港可多善加利用這些交通工具(可購買類似悠遊卡的八達通卡,挺方便的)。
![]()
因為香港也屬於地狹人稠的地方,假日的維多利亞公園人潮真的是很恐怖,到處都可以見到席地而坐的人,坦白說有時候真的沒有悠閒放鬆的感覺.....
香港也是個到處都是吃的城市,三、五步就可以找到吃的地方,只是個人喜好與口味不同,有時候想找個物超所值的美食也得花上一段時間,要不就只能盲點並期待有什麼驚喜了…
Big Bus 經過了很多景點,但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得照著既訂的景點下車,其他沒興趣或沒空的景點就走馬看花唄,不知不覺也中午了,來到山頂纜車站下車,繼續下一個景點…
公告版位
- Apr 25 Wed 2012 21:10
自助旅行的好朋友 - Big Bus 遊香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