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

除了大三巴與議事亭前地等人潮較為聚集的地方外,澳門的其他世界文化遺產建築星羅棋布的在附近的小街巷弄之中,要探索這些其他的建築,雙腳就顯得特別方便。

 澳門-132

這一帶有點山丘地形,所以走起來有時高低起伏不定,而且沿途的居民建築也挺有港澳風味,也有很多小店家。有時候不得不佩服華人在經商方面的能力,在這裡的店家消費或用餐反而更貼近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畢竟大部份的人們偶爾上上知名館子或餐廳用餐,絕大多數應該都是在附近的店家打牙祭居多。所以在這巷弄中遊走時,渴了,買罐維他奶解渴;餓了,麵包坊買個麵包填填肚子,也是種貼近生活的樂趣。

 

這一帶的巷弄中,葡治時期氛圍濃厚,很多教堂建築,要是不比對手中的觀光景點圖,很容易就會當作一般教堂忽略了。

澳門-126 

行程首先到達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該地段雖然不大,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著名的建築物有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何東圖書館等,加上由碎石鋪成的波浪圖案路面,散發着濃郁的歐陸情調。

 

澳門-142

 澳門-141

附近的聖奧斯定教堂是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1591年創建。因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

 澳門-137

澳門-138

澳門-140

澳門-139

崗頂劇院,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建於1860年,但當時只建成主體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的正立面。它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供戲劇及音樂會演出之用,也是當年葡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雖然現在看起來小小的一間,但在當時也曾是興盛一時的聚會場所。

澳門-130 

澳門-129

澳門-131

聖老楞佐教堂,創建於16世紀中葉,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目前的規模形成於1846年。華人稱之為“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也顯得美侖美奐。每逢周日做禮拜時,每個教堂總會聚集不少教友,所以這時候來拜訪教會時,請尊重禮節,勿打擾。如有同樣信仰的朋友,相信教會也很歡迎各位參加禮拜。

澳門-128

 澳門-133

澳門-134

澳門-135

澳門-136

鄭家大屋,約建於1869年前,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建築雖主要以中國形制構建,但卻處處體現中西結合之特色,中式建築手法主要表現於屋頂、樑架結構、內院中多樣的窗戶,還有趟攏門等;而受西方影響的則在於一些室內天花的處理、門楣窗楣的式樣、檐口線,以及外牆之抹灰。鄭家大屋為免費參觀之景點,也是這一帶葡式建築風中較為中式的建築。

 澳門-127

亞婆井前地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裏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這麼神奇的井水,現在應該也沒得喝吧….

 澳門-125

港務局大樓 ,建於1874年,原稱摩爾兵營,俗稱水師廠,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蘇杜設計,是當時由印度來澳的警察的營地,可駐二百多名官兵。現為海事及水務局的辦公大樓。

 

這一路走下來到了媽閣廟,也是澳門名稱由來的地方,這一帶較少觀光客身影,但探訪時仍需注意往來於巷弄中的車輛喔!

PS:自由行外如果還想體會更地道的澳門行程,不妨參考一些在地行程的安排,我想參考

 

 

arrow
arrow

    Jos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9) 人氣()